11/9半夜抵達利馬機場,因為4am就要搭巴士前往第一站Paracas,便沒有訂住宿,直接在機場便利商店的桌椅上趴睡片刻,3:30am搭Uber至Cruz Del Sur巴士站搭車前往鳥島Paracas。 一走出機場就被很多計程車司機問要不要搭車,想到眾多網誌都說在秘魯搭車要殺價,身為一個毫無議價能力的人感到恐慌,幸好還是有Uber。沿路覺得這個街景其實跟台灣有點像,一樣的紅綠燈,一樣的綠色路牌,還有亂糟糟的電線跟被畫得沒什麼美感的鐵捲門。空氣多了些塵沙味,此時內心對秘魯還是有些忐忑不安。
-
-
從初次接觸FIRE的概念以來已默默過了五年多,想法也發生了幾次變化。起初是認定一個退休目標數字,死命存錢;經歷了疫情被關在中國隔離度過30歲生日,從此性情大變(?),從嚴格按照預算度日的人,變成及時行樂的衝動享樂主義者;心境的轉變也造成消費逐漸增高,導致原本認定的退休目標無法負擔得起目前的生活型態,但我依然渴望在40歲前達到「不用為了生活工作」的狀態。 在這內心衝突的情況下,決定用2024一整年做一個實驗——如果完全放縱腦袋裡那隻享樂主義猴子主導消費,一年會花多少錢?我是否真的有意識地享受其中、還是純粹無腦地消費?希望藉此紀錄與分析,觀察有哪些地方可以優化、又不影響自己享受生活,同時盤點各個面向、讓整體FIRE目標考慮得更加周全。
-
「沒有熱情、沒有夢想、沒有未來,這就是千禧世代生活的殘酷世界。」 「千禧世代」在書中的定義是於1981-1996年出生的世代,作者Anne Helen Petersen蒐集了大量實際訪談案例,結合不同世代的社會人口與經濟結構,從千禧世代被當成小大人培養、不計代價上大學的企盼,寫到即便上了大學,工作依然如此糟糕;是什麼長年蠶食我們的精力,即便假日也提不起勁,彷彿身心早已被燃燒殆盡? 我想沿著作者的編排脈絡、同時也是大部分千禧世代的人生軌跡,紀錄讓我最有感觸的幾個片段,以及產生共鳴的記憶與經歷。
-
每個人對買房的渴望程度肯定不同,目的也不一樣。整理一下在買房之前我在想什麼、這中間的糾結過程與自我觀察,以及過了幾年後想法的變化。
-
「你要去秘魯?還是自助?那我勸你趕緊買保險……」跟同事們說要去秘魯,普遍得到驚訝與擔憂的反應,還被警告小心被綁架,害我出發前小小忐忑不安;然而,在秘魯的14天(扣除來回飛行時間),每天都覺得,有選擇來秘魯,真是太好了!決定認真整理這趟旅程的所有行程與開銷,希望能幫助有興趣的朋友造訪這神秘、美麗、溫暖的南美國度。